2017年过去了,不少人开始怀念它。但对于陶瓷人来说,2017年过得并不那么轻松。
环保成为影响陶瓷人2017年最重要也最深远的关键词,山东淄博等产区不少企业因此被关停,而断断续续的停产,成为了家常便饭。同时,随着环保而来的,是原材料涨价,以及供货紧张。一系列的问题,给需求下滑的市场形势,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风险。
陶瓷信息特别选择了四位来自佛山陶瓷行业不同领域的陶瓷人,他们身份,分别是中小型品牌企业、陶瓷批发商以、企业出口商及陶企业务员,从他们讲述中,来看看2017年中国陶瓷人一路走来的不容易。
何新荣已在佛山陶瓷行业创业打拼十多年,如今在华夏陶瓷城经营着两个仿古砖品牌。
“回顾2017年,有人欢喜有人忧。”何新荣表示,2017年,欢喜的是有生产能力的企业,很多都忙不过来,特别是做瓷片和仿古砖生产企业,在前几年,这类型企业效益并不好,甚至亏损,但在2017年就迎来了利好,咸鱼翻身,基本上都能赚到可观的利润。而忧愁的,则是贸易型中小企业,因为环保导致各产区停产,供货不稳定,很多贸易型中小企业没有钱赚,能不亏本就很好了。
过去的一年,何新荣印象最深困扰最大的问题,就是缺货。受环保整改影响,各地停产潮从2016年11月份开始,一直到2017年3月中旬,生产企业才陆续开窑。
“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,大品牌为了供货稳定,宁愿加价让生产工厂在指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来,而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,也会优先排产大品牌的订单,这导致我们很被动,直到2017年5月底6月初,供货才恢复正常。”何新荣说,在那段非常时期,原本大概十来天可以生产完的两百万订单,要断断续续拖上好几个月。
“对长期合作的客户来说,特别是对一些渠道下沉比较稳健的品牌,供货不足,经销商也会亏本。”何新荣说,缺少稳定的货源,这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打击很大。
就在这缺货半年里,何新荣有好几百万的订单打了水漂,客户流失率占原来客户比例高达30%以上,而且很多流失客户都是有实力的优质客户。“有实力的客户,如果没货供应,他们会拿着现金去各地找货,哪怕价格贵一些,他们也愿意,经销商在终端销售还是有利润空间。”何新荣说,流失的客户想再让他们回流却很难,恢复正常供货后,回流的客户也不到10%。
环保同时带来的,还有原材料货源的紧张,从而导致瓷砖产品价格相应上涨。“以纸张为例,涨幅最高达到100%到200%,甚至有钱还拿不到货。从仿古砖来看,因为纸张上涨,高峰期每片砖大概增加了5%~8%左右的成本,最低也有3%到5%的成本增涨。”何新荣说,环保导致原材料往上涨,生产厂家也在这个节点跟着涨价,虽然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,但是生产厂家的产品价格,没有跟着回落,所以原材料价格上涨,对于一些靠走量为主毛利率较低的企业来说,成本的增长影响很大。
由于前期货源供应不足,何新荣在2017年一直不敢盲目开拓新客户,都以维护老客户为主。“我吸取了去年的教训,在原来合作生产企业的基础上,增加了新的合作伙伴,今年的库存也增加了50%以上。”何新荣表示,现在他选择合作生产伙伴,会更多地考虑厂家在环保方面的投入。
“2017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,一开始很艰难,但总算挺过来了。”谈及2017年的行业之变,何新荣感触最深的是,由于喷墨技术的普及应用,贴牌的门槛低,很多做仿古砖、瓷片或者是大理石瓷砖的创业新品牌出现。“现在做品牌的门槛。只要手头掌握了一定的渠道和客源信息,就自己创业,香港内部绝密公式,找厂家生产产品去卖。”何新荣认为,创业品牌的涌现是今年行业内影响比较大的一件事情。
何新荣还注意到,2017年华夏陶瓷城新增了不少从山东淄博过来的企业。由于山东淄博关停了很多生产线,导致当地很多贴牌商,甚至一些生产线关停的企业品牌,来到佛山找工厂贴牌生产,供应他们原来的渠道。
孔令贶是广东肇庆人,虽然才35岁,但从事陶瓷行业已经有11个年头。2016年,他放弃了某知名陶瓷企业销售总经理的要位,于2016年8月成立了百艾特品牌。
孔令贶一直很关注行业趋势,在他看来环保风暴带来原材料的“疯涨”,对中间商影响仅次于生产型企业。“由于纸箱等原材料涨价,山东釉料熔块厂家的关停,今年批发商从厂家的提货价就上涨到十个点左右,并且整个终端市场比较疲软,批发给客户的价格不仅没有涨反而还跌了,所以生产企业的上涨成本,很大一部分就被我们中间商承担了。”
2016年年底,孔令贶就感受到了排产的压力。因为环保督察组进驻到广东产区,批发商和生产厂家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。“2017年的批发商整体较为疲软,而且也不太能做好。”孔令贶表示,基于2017年的生产型企业的生产周期不稳定,导致了批发商的供应不足,而货源和供货周期是批发商竞争力的重要体现。
近两年,淄博产区关停114家陶瓷企业214条生产线,产能严重不足,导致淄博600多家贴牌商分流,有行业人士估计,其中一半流失到广东。“今年流到佛山的山东贴牌商,对佛山本地批发商冲击非常大,批发商的抢货竞争现象明显。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提货感受完全不一样,一般到了每年1、2月份,运输成本是会下降20%到30%,但是今年完全没变。”孔令贶说,批发商的竞争压力相对以前,要大很多。
同时,库房和展厅持续涨租带涨的运营成本,以及人力成本的攀升,也给批发商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。“我的仓库在今年从18块每平一下涨到23块每方,人工成本上涨10%,我们现目前有15名员工,人工成本每个月要十万左右。由于涨租,我一个朋友原来有四千多方的仓库加展厅,现在压缩到只有一个仓库,而且销量不断下滑。”孔令贶表示,为了节源开流,不少批发商开始裁员,很多从原来的四五十人缩减到一半左右。
面对批发商之间的竞争加剧,孔令贶想做品牌谋求出路。“以前我是操作全国性的品牌,在品牌方面比批发商有优势。”
在孔令贶看来,批发商需要更系统的产品链,运作环节要和厂家高度匹配。“现在中国陶瓷城、总部基地、华夏陶瓷城的生产型企业,都已经在打造品牌,作为赚取溢价的中间商,更不能落后。”
“我们做销售的没那么快放假,现在排产的都是我们出口订单产品。”据肖警锐介绍,利华陶瓷厂通常都是优先排产国内销售的产品,年底就会紧锣密鼓地排产出口产品。
2018年出口订单排产紧张,因此,出口销售团队放假相对较晚。“初步预计,2018年上半年陶瓷砖出口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。”肖警锐表示,排产紧张并不代表销售火爆,2018年的出口形势,甚至会比2017年更为严峻。
对于刚过去的2017年,肖警锐用一个“难”字来概括陶瓷砖出口。他认为,陶瓷砖出口难不外乎三个原因:
首先是国外需求减少,反倾销以及国内同行的不良竞争。2017年全球政府投资的基建项目极少,大大削弱对陶瓷砖的需求。
同时,在美元不断升值,进口商本国货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,客户并不愿意冒着汇率风险,采购需求减弱的陶瓷砖。
除此之外,陶瓷砖另一重要的消费领域——家装市场也不景气,因为多数消费者更愿意加大在饮食等日常快销品的消费。
在肖警锐看来,2017年欧洲与北美洲对陶瓷砖的需求相对大一些。但是,意大利、西班牙等欧洲本土供应已经能满足当地消费需求,并未给中国陶瓷砖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此外,诸如非洲、南美洲等市场,中国陶瓷砖的表现非常不佳,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人到非洲投资建陶瓷厂,基本能满足当地的需求,而南美洲九国的陶瓷砖极易陷入销售“停滞”的状态。以巴西为例,此前体育盛会带动陶瓷砖消费的优势早已丧失,现在对陶瓷砖的需求非常小。
而中国陶瓷砖强势市场——亚洲市场,尤其是东南亚市场,2017年的表现也不尽人意。“虽然东南亚需求量大,也认可中国陶瓷砖产品,但是所有的中国陶瓷砖出口都瞄准该市场,慢慢的该市场就会变成‘死胡同’,终究逃不过价格的比拼,伤害的最终还是自己。”肖警锐表示。
同时,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陶瓷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,尤其是印度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等国陶瓷产业的迅速发展,随之而来的是东南亚多个国家对中国陶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,大部分败诉的案件,都是被以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告终,与之相反的是,针对印度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等陶瓷产国发起的反倾销则相对较少。而中国陶瓷砖出口同行之间的不良竞争,也导致2017年的陶瓷砖出口非常难。
除了陶瓷砖出口“难”以外,肖警锐对2017年最大的感触是,经常从中国飞至世界各地。“我们都快变成为航空公司打工了。”肖警锐戏称,仅2017年上半年,就有40%以上的时间在国外开拓客户,每拜访一位客户,逗留时间至少四到七天,协助客户开拓市场。下半年,肖警锐出差的时间稍微缩短,但是出差的频率变高,跟进客户最新的动态,并及时提供增值服务。
肖警锐表示,国外客户对加工产品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。除了常规的600×600mm、800×800mm、900×900mm、1000×1000mm等产品规格外,客户对加工切割的400×800mm、300×900mm、200×1200mm等规格产品需求量也在提升;同时,不少国外客户还会要求在一片产品上表达一石N面的效果,将同系列、不同颜与质感的产品,拼接成一片完整的瓷砖,以改变传统的铺贴方式。
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1~9月,我国出口陶瓷砖33.48亿美元,同比下降19.01%,平均单价从0.32美元/千克下降到0.27美元/千克。而利华企业陶瓷砖出口价格下滑10%,销售量虽然提升,但整体销售额与去年持平。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2017年利华企业高值产品占出口整体销量的60~70%。“这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好消息。”肖警锐说道,高值产品占比提升的不仅只有利华等少数企业,整个中国陶瓷砖出口行业也呈现出这一趋势。
作为一个90后职场“老人”,周俊从事陶瓷行业销售工作已经近十年。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这八个字,伴随了他所走过的职场生涯。
2017年刚开年,当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、挣扎着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,周俊的公司,正进行着一场人事调整,这次调整让整个公司以及周俊都面临一次新的抉择。在这场人事变动中,以前的同事几乎都离开了公司,在经历过一阵不知所错及慌乱之后,他还是决定坚守。
事实证明,周俊这次的选择没有错。相比2016年,虽然公司在2017年经历了一次大地震,但整体呈增长态势。
在他的印象里,2017年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,在公司变革期,很多客户还愿意保持信任,给予公司认同。有一次,周俊打电话给客户,告知对方公司的调整变动,对方只问了一个问题:“你还在不在?你在的话,其他不用多说。”
这句话是客户对他最大的肯定,让他深受感动。在他看来,做业务,最基础的工作是协调厂家和客户的关系,福中福心水高手论坛,在不损失公司利益的前提条件下,给客户最大的诚意,同时为客户的销售团队及其运营模式给予建议。
为了洞察市场、帮扶客户,周俊的2017年可以用“忙碌且充满挑战”来概括。粗略统计,他2017年共出差八次,每次时间长达半个月,相当于有大半年的时间不是在外地,就是在去往外地的途中。不过,这也让周俊开始重新审视终端市场的变化。
在他看来,目前终端很多经销商还未意识到80、90后年轻消费群体所带来的变化和机遇,更多的经销商有迫切变革的意愿,但力不从心,不知从何下手。“2018年市场有很多机会,而且大部分经销商已经做好了变革的准备,需要厂家及时引导、梳理观念,中国还有很多二、三线城市及乡镇还未下沉到位,未来就看能否细分市场,找到突破口。”
尤其是整装渠道的强势崛起,让终端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渠道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。因此,在2017年,除了服务好现有的客户,周俊还开始着手重新整理渠道关系、定位终端客户网络。“批发渠道现在已经完全行不通了,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化渠道,如引导经销商何开拓整装渠道或是工程渠道等。”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大半年的努力,2017年6月,周俊与另一位同事一起,分别被公司提拔为公司南北区的销售副总经理。
虽然没有了以前做业务时的“轻松”、“自在”,但他感觉压力更大了。因为要开始带团队,承担更多的责任。“现在不是我一个人往前走,而是整个团队都要往前走,2017年虽然很忙,压力很大,但也格外充实,回望过去,也能看到自己确实付出了不少努力,很有成绩感。”
周俊将自己的团队同事称为兄弟,一起打仗,一起拼搏,有困难一起努力,不允许一个人临阵脱逃。